【环球速看料】派出所工作重心向源头防范治理转移主动下沉,让安全感被“看见”
2023-06-07 01:17:45 来源:新华日报
办户口、访民情、解民忧,调纠纷、破盗抢、治乱点,全省1800多个公安派出所是“平安江苏”宏大系统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相关资料图)
不久前,公安部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推行预防警务,将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源头防范治理等基层基础工作上来。省公安厅细化任务措施,要求派出所立足基础、源头预防,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任务。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派出所,观察其发生的新变革,探寻派出所如何回归预防犯罪、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主责主业,走好“主防”之路。
预防做到打击前,打击做到升级前
对于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泰山新村派出所所长薛成池来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和同事对前一天的警情处置逐一过堂,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风险隐患。
为何要这样做?薛成池举了一个例子。今年2月初,泰山新村一位居民报警称其停在地铁站入口的电动车被盗,民警很快通过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迅速将盗窃以及销赃团伙抓获。“案件办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人是从哪来的、其作案规律是什么,并迅速对相应薄弱环节加强治理和提醒。这几个月下来,没有新增一起电动车被盗警情。”
记者采访的多个派出所所长均认为,“主防”意味着要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转变警务理念,通过主动排查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的、潜在的违法犯罪,把预防做到打击前、打击做到升级前。
“尤其要做好小案件、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的处理,坚决防止小案件演变为大事件、小问题引发大风险。”薛成池认为,派出所“主防”并不意味着忽视打击。“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以打促防。本地什么案件发案突出,就要集中打击什么犯罪,通过复盘已破案件,主动探寻背后的原因,来指导防范薄弱区域加强技防、人防等措施。”
专注“主防”,派出所力量配备必须跟上。过去,大量非警务类警情挤占人力物力,曾困扰派出所工作。全面为派出所减负,推动派出所专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江苏已有不少探索。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我省持续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各地公安机关通过派出所整合归并、机关民警下基层、新警分配等方式,增加基层警力。目前派出所警力占县分局总警力、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均超过40%,城市社区、农村中心村警务室均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
另一方面,我省全面优化警情处置机制,畅通对接联动机制,推动非警务警情向12345热线以及县区网格中心分流,将社区网格员、保安员、各行业热心公益事业群众等发展为志愿者,共同助力调解纠纷,解决求助事项。同时持续推进巡处一体化改革,建成街面警务工作站300多个,以减轻派出所接处警负担。各地公安机关还陆续研究制定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减轻其办案压力。比如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明确,派出所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只需办到刑事强制措施阶段就移交给分局法制大队,由办案中心专门负责,从而腾出更多精力做预测、预警、预防。
制度改革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战斗力
今春以来,南京旅游热度持续上升,前往夫子庙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个0.5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云集了2000多户商家、1.3万余名常住人口,每年游客量近3000万人次,保障社会安全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走进夫子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墙上的电子大屏实时记录景区客流变化,不断跳动的数据即时更新警情信息,民警轻点鼠标,就能调取辖区电子地图,分析风险点,远程调度指挥警力。
“‘主防’之后,派出所工作更倾向于做好基础工作,从‘被动兜底’向‘主动出击’、从‘人海战术’向‘精准制导’理念转变,需要把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层执法。”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夫子庙派出所教导员朱明浩说,综合指挥室如同派出所的“智慧大脑”,集处警辅助、警情分析、勤务管理、巡逻管理、科学研判等功能为一体,为主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等提供支撑。
这体现派出所运行机制正在进行的深层变革。如今,全省拥有15名民警以上的派出所已全面推行“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机制。其中“两队”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分别负责社区工作和案件办理。
“‘两队一室’改革后,我们对案件的反应速度更快了、对治安要素的掌控更精准了、服务群众更贴心到位了。”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九龙湖派出所教导员何畏感慨,由于辖区区域面积大、流动人口多、企业聚集度高,派出所35名民警年均接警量高达3万余起,如今辖区划分为10个责任区,各项信息向综合指挥室汇总,统一调度,有效避免信息零散化、指挥低效化、勤务孤立化。比如防范电信诈骗,综合指挥室可通过数据研判,发现潜在受害者并发出预警,调度社区民警以最快速度开展劝阻止损。在外巡逻的执法办案民警,在赶往现场途中就能收到指挥室发来的警情相关信息,提前了解情况,辅助决策。社区民警结合指挥室对有效警情的分析,找准基层关注热点和矛盾纠纷点,针对性化解矛盾纠纷。
借助科技手段,民警看数据决策、凭指令行动成为常态。对于昆山市公安局曹安派出所民警侯乃驰来说,服务管理实有人口曾占用他不少精力。辖区内的徐公桥社区和上海相连,不少居民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曹安,人口信息经常变更,现在他只需通过社区民警工作台收发工作指令,利用移动应用端软件线上核处。
科技赋能基层警务的改变还在深度进行中,今年初,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部署开展“苏警数智”行动,全面升级打造新警综平台,为派出所基层警务管理提供更高效的科技助力。
下沉社区乡村,让矛盾及时化解
夜幕降临,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隅的河下古镇热闹起来,河下派出所民警陈雷一边巡逻关注是否有纠纷,一边拿着传单向群众介绍反诈、防盗、拒酒驾等安全知识,“技术手段再先进,群众工作还需要民警脚踏实地去做。”
“主防”就要主动向前,下沉到社区乡村、沉到群众中间去,全省公安派出所达成这一共识并付诸实践。不少派出所民警感到,工作时在派出所坐班少了,更多是“撒”在辖区、“巡”在路上,让安全感被“看见”,让矛盾及时化解。
民警办公场所也越来越多搬进社区、搬至街头,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警务室近1.5万个,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堡垒、巡逻防范的纽带、联系群众的服务站、矛盾调解的连心桥。
由此,社区民警正从基层治理参与者变成组织者、推动者。全省90%以上派出所已建立派驻式人民调解室,75.2%的警务室实现与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体化运作,不少地方还推动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省公安派出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占比超过95%。
在公安派出所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国最大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的常熟服装城,由于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常熟市公安局服装城派出所牵头组建以市场保安员、网格员为主的“蓝盾”志愿者队伍,日常开展警情前端处置、安保执勤、巡逻防控、防范宣传等;在夫子庙,辖区商户、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律师乃至市场监督、卫健、城管等部门负责人,都成为共建共治、群防群治的“联盟”成员。“夫子庙地区发生任何问题,都能通过微信群及时联系到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对接处理。”朱明浩自豪地说,像发生人员走失这类警情,有时候民警还没来得及出手,人就已经找到了。
目前,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在群众身边打造警格与网格深度融合联动的“平安前哨”,已建成1.1万个“平安前哨”工作站。这些工作站正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让各职能部门高效联动、公安警种深度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顽瘴痼疾,持续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