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将“法治”绣入“绿美”蓝图,串珠成链织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3-08-30 14:28:39 来源:江门司法
盛夏时节,暑假期间,在江门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背山环水,沃野千里,放眼望去满目翠绿,一望无垠的稻田尽收眼底,不少游客走进古村落看乡村风景。该村将法治元素融入冯如文化精品线路,以冯如文史馆、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法治步行径为载体,向青少年、游客、群众宣扬法治精神。
(图为昌梅村)
今年年初,省委“1310”具体部署出台,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并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目标。
(资料图片)
江门市将“法治”绣入“绿美”发展蓝图,以法治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串珠成链,打造特色法治小镇、法治乡村,织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向法治要纵深,
推窗见“法”更具深意
推窗见“法”,实现法律知识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融入日常生活,是江门培育民主法治示范村首要要素。
大鳌镇东风村建成新会区首个村级民主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并充分借助周边环境地理优势,打造出融合法治长廊、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展厅、法治课堂等宣传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串珠成链的宣传效应,营造出门见法、抬头看法、休闲学法的浓厚氛围。
(图为东风村)
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过程中,大力发掘富有陈山特色和印记的红色文化元素,建成李铁夫故居、铁夫画阁、陈山火龙文化博物馆、雅瑶法治直播间、有声法治图书室、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教育基地。同时,合理利用村内居民房屋墙面,利用生动的墙绘呈现出一幅幅靓丽的红色文化与法治教育宣传画,使群众在了解陈山火龙传统文化的同时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图为陈山村)
据统计,目前,江门市已经实现村(居)法治阵地全覆盖,各类主题法治文化公园204个,法治广场81个,法治长廊64个,其中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7个,全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2个,法治的深度随着“绿美”发展蓝图,在群众推窗见“法”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向法治要平安,
扎根基层尽显功力
自力村是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的其中一条自然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力村碉楼群的所在地,早期,随着旅游业的兴旺,村民在景区私自带客逃票,以及违反合同经营农家乐、兜售土特产等乱象随之出现。2022年,强亚村成功创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亮眼的法治名片背后,是大力整治碉楼景区票务乱象,村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的结果。如今,自力村碉楼景区票务乱象、违规经营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节假日游客如织。据统计,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近年来实现了景区刑事案件“零发案”、警务活动“零投诉”。在强亚村示范带动下,塘口镇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法治乡村特色路径,“法润民心”逐渐成为“法治塘口”的鲜明底色,近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械斗或重大民转刑案件。
(图为强亚村)
乡村作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是县域法治建设的基础。法治护航美丽乡村,自力村只是一个缩影。
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开基久远、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近年来,良溪村因地制宜,以党建引领,以“八个最优”为标准,以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组织“古韵良溪夏日节”、“青·良一夏”缤纷嘉年华、良溪暑期农耕研学、“南国书香节”研学课程等和民主法治相融合系列活动,提升良溪古村的文旅影响力,呈现文明法治、依法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东风村设立新会区首个网格“议事亭”,并创新性地通过结合领导干部包村联户、网格员每日巡查、议事协商、人大监督、法律援助等多方制度,不断优化议事亭模式。这种议事模式有效鼓励村民勇于提事说事、理事监事,积极参与乡村基层建设和治理中,也为网格员与领导干部精准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履职为民提供明确的指引和方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向法治要动能,
锚定未来激发活力
迈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地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拓展。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是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引进集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实行集体开发、连片种植、分户承包,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成功打造“南堡书屋”和“南堡1980风情街”,高质量完成党建公园、法治公园、“七彩南堡”两河三岸景观、污水管网建设等民生工程。今年,英南村加大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通过村民议事会出台了《英南村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闲置房屋活化利用补贴方案》,对充分利用村内旅游景点沿线闲置房屋进行经营的村民进行现金补贴,激发村民致富动力,为英南村旅游业发展拓展更多空间。同时,预计投入600万元建设一个集农业研习、文创展示、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楼。
(图为英南村)
多了些“人定胜天”,少了些“自然发展”。看似“约束”,实则是近年来江门市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前提是法治的保障。
东风村在大力发展村内经济过程中,注意运用法治的力量,推动村容村貌改善,合理规划用地建设生产,挖掘周边文化自然资源,营造出良好的文旅资源环境和氛围,吸引了众多产业投资以及旅游爱好者打卡,逐步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生态。如积极参与2023年新会区“全域旅游普法圈”活动,提早规划,将法律法规融入到美食节、旅游文化、产业宣传推广项目中,达到法治文旅有效融合,相互促进,经济和法治双丰收。
强亚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侨乡文化底蕴,以法治促发展,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逐渐塑造出了强亚村独有的“旅游型”民主法治氛围,去年村组两级经济集体收入达到300万元。
截至目前,江门市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08个,第一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1个(法治宣传特色小镇)。纵观这场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绿色变革,不仅让江门侨乡“风”光无限好,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上,同样“法”意盎然,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